中华医学会举办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吕梁活动周
2019-07-17 14:44:00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的领导下,活动周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山西省医学会、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协办,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廉月胜,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杜治琴、王大方,中华医学会医学人文与学风建设工作委员会巡查专员李秀芳,吕梁市委副书记、吕梁市人民政府市长王立伟参加了此次活动。
启动仪式
多方助力 健康扶贫走基层
6月12日上午,启动仪式为本次活动周正式拉开了帷幕。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医学教育处主任科员程明羕代科教司领导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华医学会此次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吕梁活动周的重大意义。2019年是健康扶贫攻坚拔寨的冲刺之年,中华医学会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学术团体的优势。本次活动周组织的三个学科,均属于急需紧缺专业,专家们深入基层为吕梁的医务人员送教上门。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业界翘楚,希望学会能进一步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及时总结经验并指导更多的类似项目有序高效地开展,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卫小春会长表示,吕梁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的致贫主因是疾病。这次为期一周的活动,迎来了40余位全国知名专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专家们不仅来到吕梁市还深入临县。希望这次活动周能够搭建起学会与吕梁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长期互动平台。饶克勤副会长强调,中华医学会多年来始终支持吕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早在6年前就通过开展西部行活动,组织专家到吕梁进行查房会诊、手术演示、科普报告,进行对口帮扶指导。今年除了上述活动,还将深入临县,向临县医疗集团捐赠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系列临床诊疗指南、杂志及数据库上网卡。在前期调研基层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基层医生进行应急志愿者培训。
陈玉国教授表示,为做好此次吕梁活动周,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感染病学等各个分会在中华医学会的统一部署下,数月前就开始精心准备,在调研需求的基础上,策划内容,动员分会的专家积极参与。希望这次活动周,不仅仅是数天的传道授业、临床指导,更是学会凝聚更多的医学专家,助力健康扶贫的扎实举措。启动仪式由杜治琴副秘书长主持。
启动仪式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以《我国感染病现状和“大感染学科”建设》为题作了大会报告,浙江医院严静讲解了《血流动力学治疗——如何培养阶梯式目标和思维》,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李惠娟阐述了《律师视角的日常医疗活动中的风险控制——案例分析》,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游苏宁作《医患共同决策》大会报告,分别从医疗、法律、人文角度进行了悉心讲解,内容全面生动,受到学员的热烈欢迎。
饶克勤讲话
杜治琴主持
千人计划 深入西部促发展
为了响应党中央和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建设中“以基层为重点”和医改中“强基层”的号召,中华医学会于2017年设立了“中华医学会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项目。此次,为了推动健康扶贫深入西部地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感染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方面的发展,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及服务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联合山西省医学会共同举办了“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千人计划——感染、急诊、重症医学送教下基层(山西吕梁)学习班”,组织了40余名全国知名专家为300余名基层学员进行理论授课、带教查房、病例讨论、学术指导等,为山西省感染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医务人员提供免费学习机会。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根据当地的疾病谱和发病特点,结合专业前沿知识和国家医疗战略要求,组织专科分会专家在多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精心设计,既包括了最新的诊疗进展和指南规范解读,也有针对性的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在查房过程中,专家们看到基层卫生条件差、治疗效果欠佳、宣教意识缺乏的情况后,作为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的一员,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倍增,纷纷为基层科室提建议、想办法,发自肺腑的建议俯拾皆是:“病人是管理出来的,不单是治出来的。站在学会层面我们要呼吁基层医院重视病人的管理”“医生一定要有公共卫生意识和责任,经常写报告提建议,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染和扩散,同时能促进学科的发展”“我可以把我们医院的宣传手册给你,你们照着印然后给病人分发,对病人的宣教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活动周内容充实,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与多种交流形式,不仅为基层医生提供了学习与分享的平台,还为基层医院与大医院搭建起良好的合作桥梁。
学习班急诊会场授课
感染病学专家在吕梁人民医院病例讨论
重症医学专家在吕梁人民医院教学查房
党建强会 医疗服务为老区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总支根据中国科协在全国学会中开展“党建强会计划项目”的要求,在中国科协科技社团党委具体指导下,结合定点贫困县扶贫工作及当地医务工作者的需求,每年开展“走基层,树党旗,医疗服务为老区”医疗帮扶活动,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的服务。此次来到山西吕梁地区的临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总支向临县医疗集团捐赠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系列临床诊疗指南、杂志及数据库上网卡;在调研需求基础上,组织专家为当地基层医务人员讲授急需的慢病管理与感染防控方面的学术内容,并进行教学查房与病例讨论。
在深入临县授课查房过程中,杂志社党总支的党员同志和专家们目睹了当地的艰苦环境,深切感受到了健康扶贫的迫切需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向坚守在基层医疗岗位的同道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有些科室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检查和检测都无法实施,大部分时候都是靠医生的经验进行诊断;有些科室虽然通过捐赠有了相应的检测仪器,但是医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仍然有待提高。在查房的短短几小时内,基层医生们就诊疗方案、仪器操作、发病原因、疾病分布、学科建设、科研论文撰写等进行了详细地询问。“糖尿病肾病的教育很欠缺,我是内分泌肾脏病科室的主任,我不懂所以我就要多问,机会难得。我希望能把我们科室建设成县级的重点学科。”内分泌肾脏病科主任如是说。
在查房过程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相关专业杂志的编辑也与基层医生进行充分了沟通,建立起密切联系。此行在临床、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等多方面都搭建了交流平台和渠道,为基层医生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铺垫。
杂志社党总支向临县医疗集团捐赠杂志
杂志社编辑、专家与基层医生沟通
专家在临县查房问诊
急救培训 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系统学习院前急救知识、准确掌握相应的规范操作,对于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院前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科协定点扶贫工作安排下,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在前期协调组织多个专科分会研究院前综合急救培训规范基础上,结合基层医务人员的实际需求,与以中日友好医院专家为实施主体的团队共同制作了“院前急救规范化培训课程”,开展“医学应急志愿者培训”项目。课程设计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理论讲授、场景演练等教学内容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开展面向基层医务人员的院前急救培训。此次在临县举办的医学应急志愿者的培训,是对优秀骨干医师进行的现场教学活动。中日友好医院多年从事院前急救培训的专业导师对学员们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生命支持,气道管理技术,创伤止血、包扎与固定技术等三个技能模块的轮转培训,培训的对象不仅仅是临床医生,也包括麻醉师、护士,为当地建立起全面的急救团队。此次活动为基层医院建立了持续学习的长效机制,搭建了医疗机构间的合作平台,为当地留下了不走的医疗队伍。
应急志愿者培训-气道管理技术
应急志愿者培训-基础生命支持
应急志愿者培训-创伤止血、包扎与固定技术
小结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为了办好一周时间、两个地方、三项活动的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吕梁活动周,在山西省医学会秘书长柴志凯的密切配合下,克服困难,做了充分前期调研。不仅在吕梁市,而且深入临县,与当地的政府、卫健委、医学会多次协调与沟通,深入医院的相关科室了解到基层医生的真正需求。因此,本次活动周在内容设计与课程设置上,充分依托中华医学会的丰厚学术资源,坚持紧贴基层需求,力图服务更多的基层医务工作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展望未来,中华医学会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恪守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上一篇:我校ESI排名稳步上升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