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观察
【出 处】:
【作 者】:
【摘 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80例BPH合并OA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和BPH生活质量(QOL)评分以及尿动力学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PSS、OABSS、QOL评分及OABSS量表中问题3(尿急)的评分,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最大压力、残余尿等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治疗结束时完成可供统计分析的例数为76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后治疗组在IPSS、OABSS、OABSS量表中问题3的评分及QOL等评估指标分别为(10.4±1.3)、(4.1±1.6)、1.7±0.4)和(2.2±0.3)分,较治疗前的(15.8±2.3)、(10.1±1.9)、(3.9±0.7)和(4.5±1.8)分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最大压力等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分别为(123.0±17.9)m1、(65.3±34.5)ml、(14.2±4.3)ml/s、(46.7±19.6)cmH,O,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在IPSS和最大尿流率两项指标上有显著改善[(14.1±2.5)分比(16.4±1.8)分和(14.3.±3.4)ml/s比(11.5±3.6)ml/s,P〈0.05]。治疗后在IPSS、OABSS、OABSS量表中的问题3评分和QOL评分以及膀胱初始感觉时容量、强烈尿意时膀胱容量、逼尿肌最大压力等指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