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出 处】:
【作 者】:
【摘 要】目的观察健肢或患肢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缺血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时序性变化,探讨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效果的可能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4只建模成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肢治疗组、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每组再按实验观察时间随机分为7、14和21d三个时间点亚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造模成功24h后对治疗组给予浅麻醉行穴位电针治疗,每组各时间点结束24h内分离脑缺血皮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IGF-1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结果①脑缺血后,对照组大鼠脑缺血皮质IGF-1蛋白表达在缺血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治疗组蛋白表达趋势与对照组相同,且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的IGF-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和对照组(P〈0.01),而在第21天时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但仍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②健肢治疗组脑缺血皮质IGF-1mRNA表达在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健肢治疗组第7天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6.8倍和3.0倍;健肢治疗组在第14天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同时间点患肢治疗组(P〈0.01),健肢和患肢治疗组分别为同时间点对照组的3.3倍和5.7倍;健肢治疗组和患肢治疗组的第21天脑缺血皮质的IGF-1mRNA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针治疗能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脑皮质IGF-1mRNA表达及
上一篇:蛋白聚糖酶2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在腰椎间盘髓核退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