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汉语普通话声调范畴性知觉研究
【出 处】:
【作 者】:
易爱文
[1]
常燕群
[1]
陈卓铭
[2]
李贤英
[1]
黄双苗
[1]
徐宁
[1]
【摘 要】目的 探讨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声调感知范畴化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形式,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4~6岁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30例设为患儿组,另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30例设为正常组.要求2组受试者对通过语音分析软件Praat制作的从/bá/到/bà/的11个声调连续体语音材料进行声调辨认和区分实验.实验分别通过E-prime 1.1版程序编程在电脑上呈现,根据2组受试者做出的行为来判断并比较2组在辨认率和区分率上的参数差异.结果 2组受试者在辨认曲线形态上均呈典型“S”型,即2组受试者在感知/bá/与/bà/时,均呈现出范畴化模式,正常组的范畴边界在刺激台阶6~7,而患者组范畴边界靠前,在刺激台阶5~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区分曲线上,2组受试者均呈现出明显的峰值,且各峰值所对应的刺激台阶与辨认曲线的交叉中点位置基本相当.另外,患者组在辨认曲线绝对值(b1)和区分曲线峰陡峭度(DP)上均低于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组的边界宽度(Wcb)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与正常同龄儿童存在不对称,他们在声调感知上可能存在障碍,这有可能是导致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在发音时发生语音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关热词搜索: 声调 发育性语音障碍 范畴性知觉 普通话
上一篇: 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下一篇: 音乐联合心理治疗对伴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影响